<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当前位置:建议提案
        建议提案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605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2-22
        信息来源: 字号:[ ]


          尊敬的张怀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动力内循环的建议”提案收悉,经我们认真研究后,现答复如下: 

          “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动力内循环的建议”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文旅产业的发展现状、农村部分闲置资源未利用存在浪费现象、乡村振兴农村发展缺乏资金等问题,涉及到了如何将农村闲置资源变资产;如何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如何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村文旅融合,增加农村收入来源,对我们强化农业农村要素配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进农旅文融合发展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关于打造区域文旅产内循环 

          “十三五”时期,围绕实施“旅游+”战略,大力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康养、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大唐娘子军》舞台情景剧、《女娲补天》音乐剧、下董寨跑马排非遗文化活动、“关公文化节”“河灯文化节”“红叶文化节”等,赋予旅游更多文化的内涵。娘子关村、小河村、桃林沟村3个乡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娘子关、小河村、王炭咀村3个乡村入选山西首批14家AAAA乡村旅游示范村。面对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阳泉市实施“走出去,引进来”营销战略,多措并举,扩大城市旅游品牌影响力,出台了《阳泉市大宗旅游奖励办法》,签署了《晋东五市区域旅游合作协议书》,举办了阳泉市特色文旅产品供需对接会,参加了山西省第五次旅游发展大会境外旅行商推介会、“人说山西好风光”广深旅游推介活动。“十四五”时期,阳泉市将以推进新时代全域旅游大众旅游发展为导向,重点围绕长城、太行两大板块,构建“112”全域文旅空间格局,重点实施“133”旅游产品建设工程,推动智慧文旅建设。 

          一是构建新格局,推进“112”全域文旅发展。“一核”即“中共创建第一城”,重点发展旅游集散、城市综合服务、文化休闲、康体娱乐、红色教育培训等功能。“一环”即全域旅游发展环,依托太行山一号旅游公路(阳泉段)等,串联起我市旅游资源,重点发展沿线自驾车营地、康养基地、户外运动、乡村旅游、研学基地等,建设阳泉全域旅游发展环。依托区域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平定文化休闲旅游区、盂县康养度假旅游区。 

          二是推动项目建设,丰富旅游资源供给。响应山西省A级景区倍增计划,挖掘阳泉红色文化、书院文化、忠义文化等文化特质,推动娘子关、藏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动狮脑山景区、冠山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动娘子关、藏山翠谷、药林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大力建设旅游休闲街区,推动滨河文创美食街、桃林沟美食街等特色街区建设。依托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平定砂器旅游文化产业园、盂县蝴蝶文化产业园、阳泉科幻文化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 

          三是优化产品结构,实施“133”旅游产品建设工程。打造红色旅游核心产品,以“中共创建第一城”红色IP资源为突破口,发展红色旅游产品,形成“点—线—区—面”系统布局。打造长城休闲产品、康养度假产品、乡村旅游产品3大重点旅游产品,构建“乡村+”的多元旅游产品,形成类型多样、品种丰富的多元化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地质旅游产品、工业旅游产品、科幻旅游产品。 

          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旅游要素提质升级。推进太行山一号旅游公路建设,串联沿线重点资源、村落、景区,沿途配套建设观景平台、休憩区、自驾车营地、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提升沿线服务配套。打造高端餐饮酒店、地域特色餐厅、休闲农庄、农家乐等差异化布局餐饮服务。优化住宿结构,支持城市商务酒店、度假酒店、主题酒店、精品民宿、露营地、汽车旅馆等多种住宿业态建设。 

          二、关于盘活农村滞留资产和闲置资产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农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资产闲置现象。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有利于护景,资产长期闲置直接影响村容整洁和生态环境,影响村落整体风貌。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有利于提升治村效度,农村资产盘活的过程就是一个治村管村的过程,这其中必然会有效提升乡村的治理能力和效度。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有利于增收,将“沉睡”的资源变成资本,让已投入建设目前停工的项目焕发生机,将助力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我市在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上坚持稳慎推进的态度,以深化改革为核心,以试点示范为方式,以重点工作为突破,有序推进闲置资源的盘活利用。 

          一是市委市政府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安排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把依法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安排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农村“三变”,深入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经营合同专项清理、村级债务化解、新增地源收费工作,把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支点。 

          二是起草了《阳泉市农村闲置农房开发利用工作方案》,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积极稳妥”的工作思路,通过加快实用性村庄规划和农房宅基地确权登记夯实试点工作基础,通过培育盘活利用主体、丰富盘活利用模式、创新盘活利用机制、开展盘活利用示范,推动部分具备条件的农村开展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工作,通过制定有奖补标准、有奖补金额的奖补政策支持刺激农村开展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 

          三是制定了《全市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全市整治任务为2.5万亩,实行撂荒地复耕复种每亩补助50元政策,重点摸清撂荒地底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撂荒地耕种条件、发展社会化服务、强化土地流转管理、分类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法等贯彻落实,实现有效盘活撂荒地和增加村集体收入。 

          四是针对闲置资源进行利用探索。2021年8月至11月,我市举办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建筑设计大赛,挑选了五处较为典型、与集体经济密切相关的村落闲置建筑,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21所境内院校与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12所境外院校的367支团队、超1100名青年建筑师报名参赛,征集到有效作品177个,促成城区小河民宿开发合作项目。第二届大学生乡村振兴(阳泉)建筑(闲置空间)设计大赛于今年在阳泉市深化省校合作盂县基地启动,聚焦闲置建筑空间改造设计这一命题,参赛选手将通过观察乡村、理解乡村,汇聚创意、激发灵感,深度挖掘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帮助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关于乡村振兴—城里人下乡、促进社会资金流向农村 

          2021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5.3亿元,同比增长8.5%;第一产业固定投资完成8.66亿元,同比增长47.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030元,同比增长9.2%。这些发展成绩的取得正是我们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围绕我市“三农”领域重点工作任务,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同时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着力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三农”资金投入格局,确保乡村振兴投入持续增加,结构持续优化,绩效持续提升。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资金投入优先保障、资金总量适度增长”的原则,2022年市级预算乡村振兴资金7000万元,比2021年增加1000万元,其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补助资金3100万元,高于去年3099万元;稳产保供资金1055万元;特优农业发展资金2220万元;基础工作保障资金625万元。设立现代农业发展基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2025年达到4000万元规模,重点支持农业农村项目建设。 

          二是做好培植引进项目。今年首次举行了农业农村项目“三个一批”活动集中签约开工仪式,现场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10.42亿元。全年实施省市重点农业项目32个,总投资27.33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1.91亿元。截至5月底,完成投资3.98亿元,投资完成率为33.4%,其中,省级重点农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3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为31%。 

          三是用活金融支持政策。市农业农村局分别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阳泉分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阳泉分行等6家金融机构签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阳泉农商行未来三年单列信贷资金25亿元支持乡村振兴发展,到2025年,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00亿元以上。拓宽农村抵押融资渠道,实现农户小额普惠贷款3万元以上额度全覆盖。创新开发农产品质量保险、价格指数保险、“保险+期货”等保险品种,落实好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减免政策。 

          四是建强“三农”人才队伍。搭建平台用其所长、尽其所能,实现能人领村、人才回村。建立乡村人才振兴联席会议制度,加大乡村人才振兴重大事项协商。建立“一站三库”,建成8个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成乡村振兴专家库,实现246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健全完善乡镇在外人才台账和农村后备人才库,入库后备人才达1400余名;组建了198人的农民培训师资库。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提升基层组织工作能力。着力高素质农民培养,累计持证高素质农民达到9288人。强化省校合作,推进大学生实习实训、大学生就业创业、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农产品供应等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九大基地”建设,举办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阳泉)建筑设计大赛,积极探索“政校企村”四位一体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深入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三年90名农村科技特派员推动科技、人才、项目向农村集聚。 

          五是紧盯硬性政策要求。强化对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的考核,2022年末力争全市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占比不低于36%,到“十四五”末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各级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不能低于55%,提高产业项目带农益农能力,辐射带动50%的脱贫农户持续增收。各级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优先用于农业农村领域符合政策条件的项目,重点支持乡村产业振兴、人居环境、高标准农田、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冷链物流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鼓励一般债券支持农业农村领域无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评价机制。 

          以上答复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及时反馈。 

          感谢您对市委、市政府农业农村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阳泉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8月21日 

          单位负责人:段红星 

          承  办  人:郑海宁 

          联系电话:2299223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市政府督查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