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当前位置:建议提案
        建议提案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600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2-22
        信息来源: 字号:[ ]


          尊敬的刘林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十条建议”提案收悉,经我们认真研究后,现答复如下: 

          “关于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十条建议”围绕党的十九大以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指出我市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瞄准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立足资源利用、产业融合、市场主导、要素支持、政策扶持、宣传推广等,提出了十条建议,直面问题回答了如何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乡村,对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努力书写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2021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5.3亿元,同比增长8.5%;第一产业固定投资完成8.66亿元,同比增长47.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030元,同比增长9.2%。2022年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5.2亿元,同比增长9.1%;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267元,增速5.4%;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上半年达到9900元,同比增速8%。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说明我们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正确的道路上,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我市农业农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农业发展水平滞后、农业基础建设薄弱、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面貌依然落后、乡村发展难度增大等,需要我们围绕打造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市域样板目标,在产业发展、城乡融合、环境改善、要素供给、政策支持等方面不断发力,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编制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坚持规划引领。为进一步推动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加快实施,全力打造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市域样板,我们编制了《阳泉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规划》。通过发展“四大经济”、构建三农功能农业圈、打造四大发展载体、形成八大现代农业集聚区,优化产业功能布局,打造城郊都市农业;聚焦聚力基础建设、质量兴农、绿色发展、科技强农、主体培育五大工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富民强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富裕富足;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促进农村宜居宜业;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财政金融支持、健全人才下乡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融合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到2025年,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面貌持续改善,脱贫成果得到全面巩固提升,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取得突出成效,乡村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1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4100元。 

          二是构筑乡村振兴四梁八柱,完善政策扶持。构建“1+N”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围绕产业兴旺,印发《阳泉市加快推进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实施方案》,率先研究制定了《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若干措施》,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生态宜居,印发《阳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已经起草完成,。围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实施意见》和《阳泉市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围绕生活富裕,起草制定《关于加大巩固衔接力度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若干措施》。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2020年印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2021年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2022年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注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健全完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项工作并轨考核。 

          三是强化乡村振兴要素支撑,夯实发展基础。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优先保障资金投入、优先满足发展用地、优先支持人才振兴。增加财政投入,2022年市级预算乡村振兴资金7000万元,比2021年增加1000万元;设立现代农业发展基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2025年达到4000万元规模;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2022年末力争全市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占比不低于36%,到“十四五”末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加强金融支持,与6家金融机构签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阳泉农商行未来三年单列信贷资金25亿元支持乡村振兴发展;拓宽农村抵押融资渠道,推动实现农户小额普惠贷款3万元以上额度全覆盖;创新开发农产品质量保险、价格指数保险、“保险+期货”等保险品种,落实好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减免政策。强化用地保障,编制完成市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基本农田87.3万亩,每年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开展科技助农,深入开展“三队包联”服务,及时帮助基层解决项目资金、技术、销售难题;深入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三年90名农村科技特派员,推动科技、人才、项目向农村集聚;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建阳泉富硒产业研究院,打造人才集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创新平台。建强人才队伍,建立乡村人才振兴联席会议制度,加大乡村人才振兴重大事项协商;建立“一站三库”,建成8个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成乡村振兴专家库,实现246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健全完善乡镇在外人才台账和农村后备人才库,入库后备人才达1400余名;组建了198人的农民培训师资库;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全覆盖培训,提升基层组织工作能力。着力高素质农民培养,累计持证高素质农民达到9288人;深化省校合作,推进大学生实习实训、大学生就业创业、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农产品供应等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九大基地”建设。 

          四是落实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激发发展活力。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高质量就业创业为着力点,深化改革、创新模式,全面提升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总结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成果,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所有权、保护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实现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保持稳定;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年底前基本完成;起草了《阳泉市农村闲置农房开发利用工作方案》,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积极稳妥”的工作思路,在部分具备条件的农村开展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托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小农户和解决关键薄弱环节,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逐步向果业、蔬菜等经济作物拓展,向养殖业等领域推进,从产中作业环节向产前、产后等环节,以及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延伸,全市生产托管服务组织536个,托管服务对象6.69万户,服务经营面积达45.5万亩,实现了托管服务县域全覆盖。做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农村“三变”,深入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经营合同专项清理、村级债务化解、新增地源收费工作,把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支点,实施“百村百万”工程,采取资产股份、联合开发、资源整合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力争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个。针对闲置资源进行利用探索,2021年8月至11月,我市举办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建筑设计大赛,挑选了五处较为典型、与集体经济密切相关的村落闲置建筑,吸引了367支团队、超1100名青年建筑师报名参赛,征集到有效作品177个,促成城区小河民宿开发合作项目;第二届大学生乡村振兴(阳泉)建筑(闲置空间)设计大赛于今年在阳泉市深化省校合作盂县基地启动,聚焦闲置建筑空间改造设计这一命题,参赛选手将通过观察乡村、理解乡村,汇聚创意、激发灵感,深度挖掘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帮助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是加快农业特精优发展,推进产业融合。按照“城乡融合、绿色发展、特优农业、宜居宜业”的发展思路,突出重点难点,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守牢两条底线,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市粮食产量达到4.6亿斤以上,蔬菜总产量达到10万吨,畜产品总产量达到7.5万吨以上;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工作,以防规模性返贫为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培植引进项目,全面推进平定岔口、郊区西南舁等农业产业强镇创建,重点抓好天龙5G养殖、山西益生种猪繁育等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全年实施省市重点农业项目32个,总投资27.33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1.91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4.92亿元;今年首次举行了农业农村项目“三个一批”活动集中签约开工仪式,现场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10.42亿元。打造富硒产业,全市明确“1+10+100”的年度工作目标,目前,“1”富硒产业研究院已经挂牌运行,10个富硒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推进顺利,下一步,将重点完成富硒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举办全国性富硒农业产业发展论坛,完成富硒产品销售平台和10个富硒产业实验示范基地建设,打响阳泉富硒农产品品牌。布局智慧农业,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实施好山西振东智慧农业示范园、天龙生态5G+蛋鸡智慧养殖等一批数字农业项目;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华阳陆港、“一亩田”阳泉运营中心等平台企业在农村布局,建设平定电子商务示范县,推动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实现“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业态融合,依托桃河、太行山一号旅游公路等,充分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城区小河、平定大前、盂县乱尧等10个乡村旅游合作项目建设,推动平定七亘、盂县王炭咀、郊区咀子上等乡村旅游示范村提档升级,发展好精品民宿、健康养生等新兴业态;建设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推进2万方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项目;聚焦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建设,推动物流企业布局“快递进村”,打通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农业园区,以“加工入园”为指引,努力将盂县奕丰生态园打造成集聚种养加、休闲观光为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将郊区千亩坪现代农业产业园与桃林沟批发市场、广阳路蔬菜批发市场整合发展,打造成我市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园区;将平定鹊山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成我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产业示范园。培育市场主体,实施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鼓励支持九州香、裕盛源醋业、三来食品、连翘药茶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累计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9家,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8个,省级示范社103个,市级示范社149个。培育家庭农场294个。坚持品牌强农,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母子品牌模式推进六大产业品牌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创建“连翘叶茶种植与加工标准化示范区”“谷物生产标准化示范区”两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半沟红薯被认定为绿色食品,桃河谷黑小米成为我市首个“圳品”,谷味天小杂粮11个品种取得有机认证;到“十四五”末,围绕酿品、压饼、药茶、杂粮、蜂蜜、半沟红薯等特色农产品,创建10个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个驰名农产品品牌、10个功能食品品牌,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60个以上。同时,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农特产品年货节、半沟红薯文化节等活动,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农特产品展销会,举办阳泉市特色文旅产品供需对接会,参加了山西省第五次旅游发展大会境外旅行商推介会、“人说山西好风光”广深旅游推介活动,大力宣传我市农特产品和文化旅游资源,提高全社会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以上答复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及时反馈。 

          感谢您对市委、市政府农业农村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阳泉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21日 

          单位负责人:段红星 

          承  办  人:郑海宁 

          联系电话:2299223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市政府督查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